维也纳音乐协会的拉赫玛尼诺夫与欣德米特
维也纳, 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音乐厅 (金色大厅) (Wiener Musikverein) — Großer Saal
演出简介
几乎没有哪位指挥家能像汉斯·格拉夫这样与维也纳音乐家交响乐团保持如此长久的紧密合作:自1980年首次登台以来,这位从美国到远东都备受推崇的奥地利指挥家,始终乐此不疲地与该乐团合作。1917年革命后离开俄罗斯的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当时未能重返他深爱的故土:流亡美国期间,他深受离乡之苦,并将这份忧郁融入音乐创作——例如在他宏大的第三交响曲中,既完美重现了晚期浪漫主义的旋律美,又未曾背离古典根基。与之并置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学生时代创作的《青年交响曲》中唯一完成的乐章——这首作品诞生于他44年前的求学岁月。这般对比同样令人动容,整场音乐会亦如汉斯·格拉夫衷心期盼的那般动人。保罗·欣德米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39年,仅比拉赫玛尼诺夫第三交响曲晚数年问世——这位作曲家同样在纳粹将其污蔑为"文化布尔什维克"后被迫流亡。1999年出生的奥地利华裔小提琴家何子瑜,将以这部融合了渴望、精湛技艺与恢弘气魄的动人作品开启音乐生涯首演。
维也纳音乐协会
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是世界顶级音乐厅之一。作为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驻地及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核心,这座建筑于1870年落成,是环城大道上宏伟文化大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协会大厅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仿照古希腊神庙建造,其无可挑剔的声学效果使其被誉为全球顶尖音乐厅之一。
2004年,建筑群新增四座音乐厅。奥地利建筑师威廉·霍尔茨鲍尔深刻理解原建筑的美学价值,通过现代形式语言巧妙呼应其风格。四座新厅各以不同材质为核心——玻璃、金属、石材与木材。
演出曲目
-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 «Jugendsymphonie» d‐Moll
- 保罗·亨德密特 – Konzert für Violine und Orchester
-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 Symphony No. 3 in A minor, op. 44
艺术家
乐团: | 下奥地利州音乐家管弦乐团 欧洲最优秀的乐团之一,TON乐团的音乐历史可追溯至莫扎特和海顿的时代。该乐团在维也纳和圣波尔滕两地轮流驻扎,其中在维也纳音乐协会的“金色大厅”演出,长期以来因每周日下午的音乐会而备受奥地利观众青睐,并自2007年格拉芬egg音乐节创立以来,一直担任该音乐节的驻节乐团。 TON交响乐团以适应性强著称,这一特质体现在其演奏的众多世界首演和奥地利首演作品中,包括勋伯格的宏伟作品《格雷罗之歌》,并且是奥地利首支设立专门音乐教育部门的乐团。自2013年起,佐田裕介担任该乐团首席指挥,但将于2025年卸任,法国指挥家法比恩·加贝尔(Fabien Gabel)将于2025‐2026乐季接任。 |
---|---|
指挥: | Hans Graf One of the most reputable Austrian musicians, the conductor Hans Graf is known for the breadth of his repertoire and imaginativeness of his concert programme. Born in 1949, he studied conducting with F. Ferrara, S. Celibidache and A. Jansens. The first prize at the Carl Böhm Competition in 1979 was the launch of a conducting career that has included appearances with numerous orchestras, from Iran to Austria and France, most notably the Calgary Philharmonic Orchestra and the Houston Symphony Orchestra, the latter marking his Carnegie Hall debut in 2006. |
小提琴家: | Ziyu He |
地址
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音乐厅 (金色大厅) (Wiener Musikverein), Bösendorferstraße 12, 维也纳, 奥地利 — 查看谷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