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达莱娜•科泽娜将在凡尔赛宫演唱莫扎特的作品。
演出简介
本场节目充满各种各样的情绪,要求表演者具有完美的音乐技巧,在情绪表达上极具创意:女中音歌唱家玛格达莱娜•科泽娜(Magdalena Kozena)与指挥娜塔莉•斯图茨曼(Nathalie Stutzmann)完全符合要求。她们可以依赖奥菲55时代乐团乐器的丰富音调进行演出。
1996年,年仅23岁的捷克女中音歌唱家玛格达莱娜•科泽娜(Magdalena Kozena)加入维也纳人民歌剧院剧团,出现在国际听众面前,开始长达15年的辉煌事业,1999年她扮演加德纳(Gardiner)指挥的格鲁克(Gluck)创作的奥菲欧一角征服了巴黎。
自此以后,科泽娜成为世界最大舞台上的常客:与西蒙•拉特尔(2008年成为她的丈夫)出席哥德堡音乐节,与马克•明科夫斯基(Marc Minkowski)出席维也纳音乐节,与詹姆斯•莱文(James Levine)在纽约大都会剧院演出,此外,她还参加了柏林、伦敦、普罗旺斯艾克斯等地的音乐节。她以亨德尔、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出道,由于音色华丽,现在可以激情演唱整个剧目:从梅丽桑德到卡门,她的声音已经使她成为最大牌的歌剧女主角。
玛格达莱娜•科泽娜(Magdalena Kozena)将在凡尔赛宫镜厅举行莫扎特与海顿组合音乐会。我们应当始终留意莫扎特歌剧的表现。莫扎特外在的轻松反而颇具深度:因为每一首咏叹调都充满戏剧和歌剧的精妙。在歌剧中,莫扎特力图捕捉角色情绪转换的时刻,感情冲突发生的时刻(《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的咏叹调《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爱情增加遗憾的时刻(《狄多的仁慈》的《呵,即使在此刻》中瑟斯托痛失朋友,牺牲至爱),痛苦淹没一切的时刻(马丁•索勒作品中包含莫扎特创作的华丽咏叹调《你去向何方》K.583)。莫扎特与亦师亦友的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分享了这种心理矛盾艺术,海顿作品也表现出迷惑性。1789年,海顿创作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Ariadne at Naxos),这部主要戏剧作品包括两首长宣叙调和两首女高音咏叹调。由于作品描述遭到提修斯抛弃的克里特岛公主充满信念却内心煎熬的方法独特,海顿创作的这首清唱剧很快风靡一时。罗西尼(Rossini)非常喜爱的海顿声乐作品。
莫扎特最为著名的《第四十号交响乐》和《弦乐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sik)不会让我们忘记他精心创作的歌剧体系和完美形式。关于后者,我们实际上知道什么呢?莫扎特的确经常为私人派对写曲子逗乐(这是他迅速赚钱的方式),但这首乐曲中不可抑制的快乐表明他创作曲子首先为了自娱自乐吗?
*尊享级别:最佳座位、一杯香槟和演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