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sted Shops badge
Foto: (c) Andreas Koch style= Foto: (c) Andreas Koch

布拉格爱乐室内乐团维瓦尔第 — 莫扎特 — 贝多芬

布拉格, 鲁道夫音乐厅 (Rudolfinum) — Suk Hall

 1 h 10 min  即时电子机票 作为灵活的礼品赠送

选择门票

Ticket sale ends on 
总额
$ 63

演出简介

在布拉格最著名的古迹之一鲁道夫纪念馆(Rudolfinum)欣赏维瓦尔第、海德尔、莫扎特等人的作品。

由布拉格最优秀、最著名的三位独奏家和布拉格爱乐室内乐团带来的精彩节目。

演出曲目

  •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 The Four Seasons Spring + Summer
  •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 Largo from opera Xerxes
  • 约翰·帕赫贝尔 – Canon a Gigue
  •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 Arie from Figaro
  •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 Salzburg Symphony K 136
  • 乔治·比才 – Habanera from Carmen
  • 莫里斯·拉威尔 – 波莱罗舞曲
  •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 Symphony No. 5 — Allegro
曲目内容以当天演出为准

艺术家

乐团: Prague Philharmonic Chamber Orchestra

鲁道夫音乐厅

鲁道夫音乐厅是布拉格一座宏伟的新文艺复兴式建筑,致力于艺术与文化事业。这座由波希米亚储蓄银行资助建造的建筑落成于1876至1884年间,旨在推动艺术教育与文化发展。然而,这座矗立在伏尔塔瓦河畔的雄伟建筑,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曾是捷克斯洛伐克议会的所在地。 如今,这座建筑内设有捷克爱乐乐团和鲁道夫美术馆,馆内收藏着当代艺术作品。最大的音乐厅——德沃夏克厅——是著名的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主要演出场地之一。安东宁·德沃夏克本人曾在音乐厅的开幕音乐会上指挥乐团。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莫扎特堪称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这位18世纪末的奥地利音乐大师1756年出生于萨尔茨堡,自幼便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五岁起他便开始创作,在35岁英年早逝前已谱写出逾600部作品,涵盖协奏曲、交响曲、宗教音乐及歌剧等多种体裁。他对后世的影响难以估量——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曾评价莫扎特"百年之内后世再难得见如此天才"。尽管其作品大获成功,在欧洲广受赞誉,莫扎特生前却未获得经济保障,最终葬于维也纳圣马克斯公墓的一处无名墓穴。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18世纪末的德国钢琴家和作曲家。他被公认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古典乐坛的关键人物。事实上,他幼年便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曾师从父亲及作曲家兼指挥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尼夫。后来他移居维也纳,通过创作广受欢迎的杰作赢得了钢琴演奏大师的声誉。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五年里,他创作了最受推崇的作品,而此时他几乎完全失聪。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乔治·亨德尔虽为英国臣民,其根源却在德国,堪称音乐先驱,融合了英、意、德三国作曲家的音乐传统。他1685年生于德国哈勒,出身于虔诚保守的家庭。父亲梦想儿子成为律师,严禁少年乔治在家中演奏乐器。但约翰·阿道夫公爵偶然听见他在教堂演奏,说服其父允许儿子接受音乐教育。由此,亨德尔成为著名管风琴演奏家兼作曲家弗里德里希·扎霍夫的门生。 1705年移居汉堡后,亨德尔在鹅市歌剧院首演的两部歌剧《阿尔米拉》与《尼禄》为他赢得首次成功。《阿尔米拉》立即成为剧院的焦点剧目,上演次数达二十余场。次年晚些时候,亨德尔移居意大利,在那里获得高度赞誉,与当时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们齐名。1710年,亨德尔前往伦敦,后来决定定居于此。在那里,他创作了神圣的合唱作品《赞美诗》,该作品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的《乌得勒支条约》签署仪式上演奏。自此他成为英国首席作曲家——当时英国尚无本土杰出作曲家。其创作重心虽在歌剧领域,但至1730年意大利歌剧风潮渐衰,亨德尔的声望亦随之减弱。在1759年逝世前的岁月里,他主要创作清唱剧,其中包括那部宏伟壮丽的《弥赛亚》。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作为器乐协奏曲流派的开创者和管弦乐之父载入史册。他于1678年3月4日出生于威尼斯。维瓦尔第自幼体弱多病,饱受哮喘折磨,却始终全心投入音乐事业。其父乔瓦尼·巴蒂斯塔是职业小提琴手,曾教导长子安东尼奥学习小提琴演奏。在父亲的引领下,少年安东尼奥结识了当时威尼斯最杰出的音乐家,并在当地教堂举办音乐会。他曾担任小提琴教师,后又在圣彼得医院孤儿院担任音乐总监。与此同时,他创作了协奏曲、宗教作品及声乐作品,1713年其宗教合唱作品获得巨大成功。维瓦尔第沉醉于歌剧世界,在圣天使剧院既担任歌剧作曲家,又兼任制作人。1717年,他受聘于摩纳哥亲王宫廷担任世俗音乐总监,在此任职直至1720年前后。这段时期他创作了享誉全球的杰作《四季》。 1730年代,随着其音乐风格逐渐过时,维瓦尔第的职业生涯日渐式微,这位伟大作曲家最终在贫困中离世。其作品在他逝世后长期沉寂,世人耗费两个世纪才重新发现并重新评价维瓦尔第的音乐。20世纪初,许多此前未知的作品被发掘出来,立即俘获了音乐爱好者的心。

约翰·帕赫贝尔

约翰·帕赫贝尔是17世纪末的德国作曲家兼管风琴师,以将南德管风琴艺术推向巅峰而闻名。事实上,凭借其宗教、世俗、圣咏与赋格作品,他被公认为中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如今,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当属《D大调卡农》,以及《F小调恰空》和《E小调托卡塔》管风琴曲。其音乐风格可概括为简洁明快,在探索多种形式变奏、技法创新及乐器组合方面成就斐然。

乔治·比才

乔治·比才将他36年相对短暂的生命奉献给了音乐剧场。歌剧《卡门》作为其作品中的瑰宝,至今仍是全球上演频率最高的歌剧之一。他生于1838年,出身于音乐世家——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则是职业钢琴演奏家。年仅四岁的乔治已能识谱弹琴,六岁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他凭借清唱剧《克洛维与克洛蒂尔德》斩获罗马大奖,由此获得五年专心创作的自由。1857至1860年间,他在意大利度过了四载无忧岁月,周游列国、潜心创作,才华日益精进。重返巴黎后,他遭遇重重困境,音乐作品难以获得认可。为维持生计,他教授私人课程,创作轻快娱乐性音乐,并改编其他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事实上,凭借精湛的钢琴技艺——他曾以演奏李斯特作品令大师本人惊叹——他本可轻松成为成功的钢琴家。但乔治·比才拒绝投机取巧,始终坚守纯粹创作的信念。 1872年他创作的两部歌剧《贾米莱》与《阿莱女郎》虽遭冷遇,如今却被视为比才艺术成熟的标志。1875年临终前夕,《卡门》在喜歌剧院首演,观众反响却相当冷淡。这位生前未获公众赞誉的作曲家,如今已成为史上最负盛名的歌剧大师之一。

点评

5.0 of 5

  • Carla E, United Kingdom

    09月 2025年

    A small concert but definitely a must if you have a short time in Prague.

显示更多 show less

地址

鲁道夫音乐厅 (Rudolfinum), Alsovo nabrezi 12, 布拉格, 捷克 — 查看谷歌地图

Gift card